陈优生先生
[人物简介]陈优生先生,中共党员,研究员,广东省政协第九届委员。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生物系,曾任惠东县农村中学教师,惠东县教育局副局长、惠东师范学校校长,惠阳地区行政公署教育处教育科副科长、学生科科长、办公室主任、党组成员,惠阳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、党委书记,惠州大学、惠州学院、yl23455永利官网党委书记,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、校长等职务。曾获全国优秀教师、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、广东优秀党务工作者、南粤优秀教师、南粤优秀教师特等奖、南粤杰出教师、等称号。广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、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、广东民办教育校长突出贡献奖等荣誉。
阳春三月的一个下午,我们相约著名的教育专家陈优生先生来到市人物研究会,展开了一次坦诚顿悟的深度访谈对话。今年78岁的陈老仍然富有活力,他气定神闲、思想深邃,言语身姿间散发出浓郁的思辨色彩和儒雅之风。他是一位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的人,从师范生到中学教师,从教育局到师范学校,从师专到大学,他从事教育事业已经53个春秋,中间有几次离开教育行业从政的机会,他都果断放弃了,半个多世纪的深耕和奉献终于修成正果。他是一位终生学习不断创新的人,从大学生物专业到中学化学老师,从县教育局到地区行署教育处多个岗位的历练,从中专、大专、大学行政到党务主要负责人的开拓进取,他终生都是学霸、思霸。他先后参加中共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,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大学校长高级管理班。先后在国家刊物出版《实践与探索》、《坚定的信仰 不懈的追求》、《党委书记20年》等专著。还合著《青少年成长指导学》、主编《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理论和探索》等著作,并在国家、省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。有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奖,其中主持的《地方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》获广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、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┄┄可以说,陈书记不仅是一个教育家,还是一个思想家。
陈优生书记著作等身,思想成果浩博。这里,我们只是撷取其对青少年成长、人生职场规划具有“普世价值”的部分,呈现给读者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记者:回顾拼搏奋进而又曲折精彩的教育生涯,您认为年轻人进入职场、岗位,应该如何把握机遇、砥砺前行?
陈书记:首先,任何时候都要有上进心,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。走好关键的几步,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。最初,我作为“文革”前最后一届高考生,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分到农村中学,我不仅没有气馁,而是下决心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,爱学生爱岗位。那时白天劳动晚上上课,总有使不完的劲。工作之余常常到教务处帮忙,其中排课看上去简单,实际上很有学问。我首先把全校老师的家庭情况摸清楚,特别是了解清楚那些困难老师的家庭作息规律,这样排出的课程表接地气很受欢迎。当老师既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,还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。时间一长自带光芒,照亮了前程。工作到29岁,就担任了县教育局副局长兼县师范学校校长。
记者:您离开惠经学院校长岗位时,师生送您一副对联:尊师重教有情有义有魅力,树蕙滋兰无别无歧无差生。说到您曾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: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生;人人可教皆可成才?
在教育实践中,陈书记响亮地提出:“没有差生,只有差异生!”“在我眼里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,任何学生都有值得我们去发现的亮点。”有教无类,对所有学生一定要尊重、呵护、培养。不要给学生贴上“后进生”的标签,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,都应该得到尊重。我们不能把学生的缺点无限地放大,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分数或者成绩去给学生贴上“后进生”的标签,不能用一个模式、一个标准去培养和评价他们。
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:“学校里没有差生,只有差异”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。差生是不存在的,差异才是客观存在的。每个学生都有待发掘的潜力。我们如把差异作为资源,就能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。在现阶段,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杀了学生的潜能,要求教育工作者“正视差异,善待差异”。积极的举措则是为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。
每年开学季,他都对新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,第一,从小事做起,从当前做起;第二,要学会坚持,要相信“没有差生,只有差异生”;第三,学会选择,学会取舍。对教师,他提出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成长、成才、成人的环境。全校师生都能做到“四求”,即“以质量求生存,以服务求贡献,以创新求突破,以异轨求竞争”。
他非常重视终身教育。提出建设“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”的学习型社会,培养大批创新人才,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。青少年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应当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新源泉,多进行创造性、探究性学习,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
记者:在青少年时期,特别是大学即将毕业之际,大家都很关注创新、创优、创业,您有什么忠告?
陈书记认为:规划成就人生,创业筑就梦想。在高校里,他大力营造积极规划未来、勇于挑战自我的创业文化氛围,尽可能地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,挖掘他们的就业创业潜力,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、创意思维、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,激发大学生创意创业、实践成才的热情。
他说,以创业促进就业,增强在校大学生就业、创业的竞争力,促使他们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,使得就业、创业教育深入人心。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闪光点。一方面,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,积极探索就业创业教育与创业创新实践,让创业技能测试来检验学校的实践技能教学成果,让创业技能竞赛来张扬大学生的学习热情,鼓舞创新创业勇气,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,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,展现勇于超越自我、敢于竞争的师生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另一方面,抓住创业大赛启动的契机,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,进行一次能充分展现昂扬奋进校园文化魅力的大预演和大展现,来彰显高职教育特色,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迎接教育部专家的回访。
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,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。俗话说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。敢拼才会赢,胜利的奖杯只能由勇者高高举起。希望每一位都要有河流一般的刚性与韧性,有向着既定航向持之以恒前进的拼劲!唯有这样,青春之歌才会高亢入云。青春之桨才能浪遏飞舟!
记者:最后,请您谈谈教育改革、人才培养与地区发展的关系?
这方面我们在借鉴德国的发展经验,大力培养工匠型人才。《中国制造2025规划》提出,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,是立国之本、兴国之器、强国之基。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,没有强大的制造业,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。
地方高校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重要场所,其培养出的人才是否符合行业企业的需要,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。地方高校必须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,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,推进学科专业产业一体化进程,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,努力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满足区域经济增长对人才的需求。
对于惠州,我们正在加大工匠型、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力度,已经形成完整的高职、中职,高技、中技教育体系,同时这些年引进了大批高层次人才,惠州自身石化、数码产业迅速崛起,并与周边的深圳、东莞产业融合配套,前景远大,未来可期!
(记者:杜小明 编审:吴国权 来源:惠州市人物研究会旗下《先锋颂》官方账号)